麓山寺义名慧光寺,万寿禅寺,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,由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于西晋泰始四年(公元268年),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
历史,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存。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、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。麓山寺左临清风峡,右饮白鹤泉,前瞰赫曦丹枫、长岛湘
流,后倚禹碑风云、深壑林海。寺院由山门、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。山门作牌楼式,额书“古麓山寺”,观音阁前有古罗汉松二株,其中
一株传为六朝所植,义名六朝松,成为麓山寺悠久历史的活见证。正殿为人雄宝殿,义叫千佛殿,因为里面塑有一千尊铜板佛像而得名,位于寺内中心。该殿坐西朝
东,重檐歇山顶,面阔七间,进深五间,由54根大柱支撑,四面回廊,布局奇特。原殿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,1986年重修时,在大殿基址400平办
米的范围内发掘出的文化遗物堆积厚达1.5米,出土了从魏晋到明清的各类瓷片、泥雕、石雕残片。今天正殿大门上高悬着原麓山寺住持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
辉法师题撰的“大圆满觉”木匾,赞颂释迦牟尼佛觉行圆满。观音阁位于麓山寺中轴线的尾端,又名藏经阁,今存建筑为民国初年修缮后的遗物,是寺内唯一一处未
被日军飞机炸毁的殿宇。“观音阁”匾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。大殿里面供奉有观音菩萨像三尊,分别为观音菩萨的坐像、千手观音像和观音站像。观音阁
里除了供奉观音菩萨外,还供奉有地藏菩萨、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。佛教东汉年间才传入中国,所以古麓山寺不仅是湖南省内历史最悠久的佛寺,在整个汉族地区也
是最早的民间佛寺之一。清代名士王闿运有感于此,题写了“汉魏最初名胜、湖湘第一道场”的对联挂在山门之上。寺院初名“慧光明寺”,唐初改名“麓山寺”,
历宋、元、明、清,几度兴废、更名,民国初年复名“古麓山寺”;抗日战争时期,大部分建筑被被日军飞机炸毁,仅存山门、观音阁、虎岑常等。1983年被国
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,寺庙被移交给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,1994年8月圣辉大和尚任驻寺方丈,1999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该寺创办湖南第
一所佛教院校。